E等公務員,E學中心,測驗,服務對象認識與評估-心理衛生服務概論
「服務對象認識與評估-心理衛生服務概論」e等公務園+e學中心+學習平臺解答,相信大家會搜尋進來,應該也是為了更快速完成測驗,貼心的我們懂你❤資料均網路上蒐集整理,僅供參考。
大家善用Ctrl+F搜尋題目關鍵字,相信很快就找到答案。
問:為避免精神病人出院後功能退化或獲得持續性醫療照護,減輕家屬照護負擔,病人在醫療機構或長期照護機構接受照護是最佳的方式。
○
v ╳
問:現行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1項第4款,嚴重病人指病人呈現?
與現實脫節之怪異思想及奇特行為
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
經專科醫師診斷認定者
v 以上皆是
問:根據我國83至110年自殺死亡統計,下列那一年齡層為自殺死亡最高風險人口群?
兒少人口(14歲以下)
兒少及年輕人(15-24歲)
中年人口(45-64歲)
v 老年人口(65歲以上)
問:下列何者不屬於現行精神衛生法規範之精神疾病範疇?
精神病
酒癮、藥癮
v 反社會人格違常
精神官能症
問:根據Gunnell與Lewis(2005)以生命歷程角度分析自殺風險因子之研究,其所提自殺風險或保護因子包含下列何者?
v 出生時體重不良因素(low birth weight)
v 親職照護因素(motherhood)
v 性格傾向因素(personality)
v 認知技巧及問題解決能力因素(cognitive skills/problem solving)
問:自殺防治守門人「3轉介」提供資源轉介及持續關懷時,下列那項為不合宜之作法?
根據所學專業知能及BSRS-5之評分,協助釐清個案實際所需
釐清個案實際所需後,提供有關單位之聯繫資訊,並於能力範圍內協助轉介
v 於個案某次明確拒絕接受資源轉介後,即放棄未來接觸時再次建議之機會
視個案情形及其功能,推薦個案使用BSRB-5之APP持續自我紀錄心理困擾之變化
問:根據自殺防治法規定,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詳細描述自殺個案之自殺方法及原因。
v ○
╳
問:1.社福中心2.家防中心3.身心障礙服務中心4.家庭教育中心5.長期照顧中心6.就業服務中心7.毒防中心,請問以上何者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絡合作單位?
1+2+4+5+6+7
1+2+3+4+6+7
1+2+3+4+5+6
v 1+2+3+4+5+6+7
問:自殺防治守門人「2應」提供適當回應及支持陪伴時,下列那項為不合宜之作法?
於對話過程中提供個案適當的沉默時間
v 為避免場面尷尬,持續不斷拋出問題
對個案的想法、認知或信念表達,保持開放的心態
適當評論個案的重要他人對其正向關係連結或意義
問:根據最新公布之精神衛生法第28條,下列何項不是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法定工作事項?
精神病人個案管理
自殺防治
v 物質濫用防治
心理衛生促進
問: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置及法定辦理事項之法源依據為現行精神衛生法第7條之規定。
v ○
╳
問:精神疾病係指思考、情緒、知覺、認知、行為等精神狀態表現異常,致其適應生活之功能發生障礙,需給予醫療及照顧之疾病;其範圍包括精神病、精神官能症、酒癮、藥癮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精神疾病,且包括反社會人格違常。
○
v ╳
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之〈2017年媒體自殺事件報導快速指引〉,下列何項並非該指引所列出之「六不」(Don’t)原則。
不要將自殺新聞放在頭版或明顯的位置,且勿過度、重複報導
不要使用聳動化、合理化的描述用語,或將自殺呈現為一個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法
不要刊登照片、影片或社群媒體的連結
v 不要在內容行文上使用或提及「自殺」一詞
問:指標性策略(Indicated strategy)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於〈預防自殺:全球要務〉(2014)針對各類自殺風險因子所建議採取針對自殺企圖者之自殺防治策略。
v ○
╳
問:根據自殺防治法及施行細則規定,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學校人員等相關業務人員,應自知悉個案有自殺行為情事後幾小時內,進行通報作業?
v 24小時
36小時
48小時
60小時
問: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號碼為?
0800-788-995
0800-228-585
1995
v 1925
問:精神醫療機構於住院病人病情穩定或康復,無繼續住院治療之必要時,應通知本人或保護人辦理出院,不得無故留置病人。
v ○
╳
問:若民眾發現病人或疑似病人有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者,可通知警察或消防機關,協助護送就近適當醫療機構就醫。
v ○
╳
問:根據自殺防治法規定,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報導或記載之內容,違反該法第16條各款事項者,如為廣播、電視事業,由下列那一主管機關予以裁處?
中央主管機關
v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衛生主管機關
問:根據我國83至110年自殺死亡統計,男性自殺死亡風險約為女性之2倍。
v ○
╳
問:根據最新公布之精神衛生法,嚴重病人強制社區治療審查會之組成人員,除了精神專科醫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社會工作師等人員外,尚不包含下列何者?
v 地方政府衛生局代表
病人權益促進團體代表
法律專家
其他相關專業人士
問:自殺防治策略及措施不須依照自殺風險因子實證研究及各地社會、文化相關因素加以調整。
○
v ╳
問:嚴重病人設有保護人機制,對精神病人之人權保障、利益考量、保護病人免於傷害及接受最佳醫療及生活照顧。
v ○
╳
問:對於病人之保護及權益保障,精神衛生法規範傳播媒體之報導不得使用與精神疾病有關之歧視性稱呼或描述,並不得有與事實不符或誤導閱聽者對病人產生歧視之報導。
v ○
╳
問:根據Gunnell與Lewis(2005)以生命歷程角度分析自殺風險因子之研究,下列何項非該研究所提自殺風險因子?
v 無望感(hopelessness)
年齡(age)
媒體模仿效應(media[imitation])
致命工具及方法可近性(choice of method/method availability)
問:最新公布之精神衛生法第28條規定,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應置心理、護理、職能治療、社會工作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員。
v ○
╳
問:自殺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與社會問題,涉及經濟、社會、家庭、疾病及生活等複雜因素,絕大部分自殺事件並非單一因素造成
v ○
╳
問:發現精神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自傷傷人行為或有傷害之虞時,即應安排精神醫療機構辦理強制住院。
○
v ╳
問:指標性策略(Indicated strategy)之實施對象不包含已顯露自殺警訊(sign)或有準備自殺行為者。
○
v ╳
問:為避免嚴重病人病情惡化,於社區中可採取社區治療,下列何者為非?
門診治療
v 日間留院
居家治療
社區精神復健
問:於執行業務過程中初步發現個案具有情緒困擾或有自殺意念時,應立即至衛生福利部自殺防治通報系統進行通報作業。
○
v ╳
問: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於轄區內建置24小時緊急精神醫療處置機制協助病人護送就醫及緊急安置之醫療事務。
v ○
╳
問:於執行業務過程中初步發現個案有自我傷害行為時,應立即至衛生福利部自殺防治通報系統進行通報作業。
○
v ╳
問:自殺防治守門人模式通常不包含下列那項作為?
1問
2應
3轉介
v 4追蹤管理
問:根據最新公布之精神衛生法,嚴重病人拒絕接受全日住院治療者,地方主管機關得指定精神醫療機構予以緊急安置,緊急安置期間為何?
3日
5日
v 7日
10日
問: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019年全球自殺死亡人數及自殺標準化死亡率為何?
65萬(每十萬人6人)
v 70萬(每十萬人9人)
80萬(每十萬人11人)
85萬(每十萬人13人)
問:根據最新公布之精神衛生法,服務對象為何?
國民
v 人民
罹患精神疾病之人
嚴重病人
問:為強化精神醫療及社區為基礎的支持體系,透過精神衛生法修法,地方主管機關應積極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多元化社區支持服務。
v ○
╳
問: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019年全球百分之七十七之自殺事件發生於中等或低等收入國家。
v ○
╳
問:根據最新公布之精神衛生法,召開諮詢會時,地方主管機關應以何人為召集人,邀集精神衛生專業人員、法律專家、病人、病人家屬或病人權益促進團體及局處代表?
中央主管機關首長
v 地方主管機關首長
地方衛生主管機關首長
全國性精神醫學團體代表
問:根據自殺防治法及施行細則規定,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學校人員等相關業務人員,應自知悉個案有自殺行為情事24小時內,進行通報作業。
v ○
╳
問:根據我國83至110年自殺死亡統計,兒少及年輕人(15-24歲)自107年起迄今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v ○
╳
問:至114年底,全台灣預計布建幾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22
33
v 71
100
問:根據自殺防治法規定,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之事項包含下列何者?
名人自殺訊息
v 教導自殺方法或教唆、誘使、煽惑民眾自殺之訊息
v 毒性物質或其他致命性自殺工具之銷售情報
v 詳細描述自殺個案之自殺方法及原因
問:現行精神衛生法針對精神疾病強制住院、強制社區治療有關事項,採由法院裁定審查。
○
v ╳
問:選擇性策略(Selective strategy)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於〈預防自殺:全球要務〉(2014)針對各類自殺風險因子所建議採取針對高風險人口群之自殺防治策略。
v ○
╳
問:根據我國107至111年自殺通報統計,女性自殺通報個案第四多數採取下列那類自殺方式?
切穿工具
其他及未明示之方式
v 由高處跳下
固體或液體自為中毒
問:精神照護機構為保護病人安全,得不經告知病人,限制其活動之區域範圍。
○
v ╳
問:遇到精神病人或疑似個案,不確定是否需要護送就醫時,可透過全國精神醫療緊急處置專線049-2551010諮詢。
v ○
╳
問:若發現社區中有高風險個案或網絡體系轉介之疑似精神病人,可以透過各縣市衛生局評估轉介「疑似或社區精神病人照護優化計畫」,結合醫療機構連結社區醫療資源,進行就醫評估、緊急處置及外展服務,以提升疑似精神病人轉介效能。
v ○
╳
問:根據「自殺意念者服務及轉銜流程」,於執行業務過程中初步發現個案具有情緒困擾或有自殺意念時,下列那項作為較不合宜?
持續提供情緒支持、強化個案社會支持網絡
協助連結個案所在體系之資源
v 立即進行自殺通報作業
轉銜專業心理健康及精神醫療資源
問:嚴重病人係指思考、情緒、知覺、認知、行為等精神狀態表現異常,致其適應生活之功能發生障礙,需給予醫療及照顧之人。
○
v ╳
問:精神醫療機構於病人出院前,應協助病人及其保護人擬訂具體可行之復健、轉介、安置及追蹤計畫。
v ○
╳
問: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之布建,各地方主管應依據轄區人口數與心理衛生之需求及資源布建規劃。
v ○
╳
問: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及多元化社區支持資源,為中央主管機關之責任。
○
v ╳
問:根據最新公布之精神衛生法,下列何者不是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應置專業人員?
心理師
護理師
v 醫師
社會工作人員
問:施測簡式健康量表(BSRS-5)時,應一字不漏講述指導語並按順序逐題施測,不得在一般對話過程配合個案情況,適當調整詢問方式及問題順序。
○
v ╳
問:遇有精神醫療相關資源諮詢、精神病人危機事件是否啟動緊急護送就醫時,可透過全國精神醫療緊急處置專線諮詢,專線電話為下列何者?
049-110119
v 049-2551010
049-7708855
049-708585
問: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衛生社工關懷訪視服務個案,不包括下列何者?
v 保護性案件被害人合併精神疾病者
精神疾病合併自殺企圖者
保護性案件加害人同時合併精神疾病及自殺企圖者
離開矯正機關合併思覺失調、雙向情感(性)疾患及結束監護處分個案
問:精神疾病與自殺防治合併多重議題個案,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關懷訪視員之服務對象。
○
v ╳
問:有關精神科病人出院後急性後期照護服務(PAC),醫療機構共訪對象不包含下列何者?
關懷訪視員
心理衛生社工
公共衛生護理師
v 衛生局行政人員
問:簡式健康量表(BSRS-5)測驗題目包含睡眠困難、緊張不安、容易動怒、憂鬱/心情低落、覺得比不上別人以及自殺想法,並於施測時須請個案回想最近1週內對這些問題感到困擾的程度。
v ○
╳
問:根據自殺防治法規定,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學校人員等相關業務人員,於知悉個案有自殺行為情事時,應進行自殺防治通報作業;其中「自殺行為情事」之範圍,包含自我傷害但未有結束生命意圖者。
○
v ╳
問:可透過下列何項計畫強化疑似精神病人通報、預防及建立危機處理機制?
嚴重病人強制住院/強制社區治療
精神醫療緊急處置線上諮詢服務與留觀服務試辦計畫
精神醫療網計畫
v 疑似或社區精神病人照護優化計畫
問:根據我國83至110年自殺死亡統計,老年人口(65歲以上)相較其他年齡層為自殺死亡最高風險人口群。
v ○
╳
問:世界衛生組織(WHO)於〈預防自殺:全球要務〉(2014)針對各類自殺風險因子所建議採取之不同層次自殺防治策略,主要包含下列那些類型?
v 全面性(universal)
v 選擇性(selective)
v 指標性(indicated)
永續性(sustainable)
問:有關補助民間團體推動「精神病友多元社區生活方案」之措施,下列何者為非?
家庭支持
自立生活指導
多元居住選擇
v 強制住院及強制社區治療
問:最新公布之精神衛生法,於下列何日經總統公布?
35221
109年1月15日
111年11月29日
v 111年12月14日
問:根據自殺防治法規定,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學校人員等相關業務人員,於知悉個案有自殺行為情事時,應進行自殺防治通報作業;其中「自殺行為情事」之範圍,實務上通常包含下列那些態樣?
自殺意念者
自我傷害者
v 自殺企圖者
v 自殺後不久即死亡者
問:簡式健康量表(BSRS-5)測驗題目不包含下列那項?
v 感覺無望
感覺緊張不安
覺得容易動怒
覺得比不上別人
問:根據我國83至110年自殺死亡統計,男性自殺死亡風險普遍較女性高,其因素之一係男性較女性多採取高致命性自殺方式。
v ○
╳
問:衛生福利部建置之「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其適用推廣之對象包含下列何者?
v 兒童
v 教育工作者
所有外國人
v 老人
問:依現行精神衛生法第幾條之規定,於關懷訪視過程中,若有發現病人有傷害他人、自己或有傷害之虞者,應通知當地主管機關,並視需要要求警察協助處理或共同處理?
第19條
v 第32條
第43條
第50條
問:為強化思覺失調症病人於醫療機構出院後能固定規則接受治療,提高治療之依從性,透過「精神科病人出院後急性後期照護服務」,於出院後1個月由醫院主動供服務,及結合關懷訪視員、心理衛生社工或公衛護理人員共訪服務。
○
v ╳
問:根據我國83至110年自殺死亡統計,近10年來男性自殺死亡者第一多數採取下列那類自殺方式?
溺水(淹死)
v 吊死、勒死及窒息
鎗砲及爆炸物
由高處跳下
問:最新公布之精神衛生法修法五大重點,以下何者為非?
強調推動心理健康促進
積極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多元化社區支持資源
強化病人通報、精進前端預防及危機處理
v 強制住院由精神疾病強制住院、強制社區治療審查會審查
問:「精神障礙者協作模式服務據點」是提供精神障礙朋友可以定期聚會的場所,幫助社區中的精神障礙朋友,透過參與據點的活動,建立社群支持網絡,穩定日常生活的據點。
v ○
╳
問:根據我國107至111年自殺通報統計,下列那一年齡層通報人次增幅最為顯著?
兒少人口(14歲以下)
v 兒少及年輕人(15-24歲)
中年人口(45-64歲)
老年人口(65歲以上)
問:精神病人出院後追蹤照護機制,不包含下列何者?
居家治療
門診追蹤
社區關懷訪視
v 醫院留觀
問:自殺防治守門人「1問」提供主動關懷及積極傾聽時,下列那項為不合宜之作法?
v 以驚愕的語氣詢問個案為何會有自殺想法
藉由詢問個案的情緒、睡眠、飲食或身體健康等情形,切入話題
以平靜的語氣詢問個案是否曾經認真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
對於有明確自殺意念的個案,詢問近期有無採取某些準備自殺的行動
問:根據Gunnell與Lewis(2005)以生命歷程角度分析自殺風險因子之研究,若可減少自殺企圖個案接觸或採取致命工具及方法之機會,並提升有效介入(含解毒劑)之可近性,當可預期避免導致自殺死亡之結果。
v ○
╳
問:根據自殺防治法規定,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學校人員等相關業務人員,於知悉個案有自殺行為情事時,應進行自殺防治通報作業;其中「自殺行為情事」之範圍,包含僅具自殺意念者。
○
v ╳
問:選擇性策略(Selective strategy)之自殺防治措施不包含消除來自社區或人際網絡成員之歧視。
○
v ╳
問:精神照護資源包含1.門診2.急診3.全日住院4.日間留院5.社區精神復健6.精神護理之家7.居家治療8.強制社區治療,以下何者為是?
v 1+2+3+4+5+6+7+8
1+2+3+5+6+7+8
1+2+3+4+5+6+7
2+3+4+5+6+7+8
問:根據我國83至110年自殺死亡統計,下列那一自殺死亡方式風險最高?
v 吊死、勒死及窒息
由高處跳下
固體或液體自為中毒
氣體及蒸汽
問: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019年全球人口主要死因中,自我傷害(self-harm)為第17順位。
v ○
╳
問:根據我國83至110年自殺死亡統計,近3年來女性自殺死亡者第二多數採取下列那類自殺方式?
吊死、勒死及窒息
切穿工具
固體或液體自為中毒
v 由高處跳下
問:世界衛生組織(WHO)於〈預防自殺:全球要務〉(2014)針對各類自殺風險因子所建議採取之不同層次自殺防治策略類型,不包含以下那項?
全面性(universal)
選擇性(selective)
v 發展性(developmental)
指標性(indicated)
問:根據自殺防治法規定,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於內容行文上使用或提及「自殺」一詞。
○
v ╳
問:精神疾病強制住院、強制社區治療審查會組成人員1.專科醫師2.護理師3.職能治療師4.心理師5.社會工作師6.病人權益促進團體代表7.法律專家,以下何者為是?
1+2+3+5+6+7
1+2+3+4+5+6
2+3+4+5+6+7
v 1+2+3+4+5+6+7
問:全面性策略(Universal strategy)之自殺防治措施不包含消除民眾獲得健康照顧管道之障礙。
○
v ╳
問:根據自殺防治法及施行細則規定,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學校人員等相關業務人員,應自知悉個案有自殺行為情事48小時內,進行通報作業。
○
v ╳
問:本部社會及家庭署參考國內外會所模式(Club house Model),從110年起開始布建何項計畫,提供精神障礙者可定期聚會場所,幫助社區中精神障礙者,透過參與據點活動,建立社群支持網絡,穩定日常生活?
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支持服務計畫
精神病友社區生活多元支持服務方案
v 精神障礙協作模式服務據點計畫
身心障礙者多元支持與生涯轉銜服務計畫
問: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之布建是我國心理健康政策之重點工作項目,初期布建階段以精神病人照護之三級預防為主服務軸,提供精神病人及自殺企圖者關懷訪視及個案管理,再逐步向前段預防延伸。
v ○
╳
評論